中国食品工业已开启“安全与健康并行”的新篇章
今年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十周年,反思十年前事件发生后,当时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一个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中国乳品工业其安全的基础竟如此脆弱,它提醒中国的食品人,企业无论大小,如果抽掉了道德与安全的基因,亦可轰然倒塌。“三聚氰胺”事件曾经使中国的食品制造整体蒙羞,更使中国食品工业猛醒,并且由此加快了夯实科学基础,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脚步。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在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完善再造与发展方式由高速向中速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走过了理念愈发清晰、目标更加坚定的风雨十年。从2008年-2018年,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既借鉴和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由乱到治的百年历史,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十年间,《食品安全法》颁布,企业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由弱到强,大数据支持下对进出口食品及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与预防有了重要进展,在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参与下,国家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体系形成有效的科学积累、舆情环境逐渐向好,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从十年前的危机应对走向现在的消费者教育和风险预防,从而更加主动、从容。
尽管十年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食品工业正经历着近30年以来最深刻的转型,增速由2008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6.6%。但中国食品工业的体系却愈发的健康和持久。产值由2008年4.14万亿增至2017年10.52万亿,十年间增长了1.54倍。更可喜的是,在全球体量最大的有13亿人口的食品消费市场上,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的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6%,较2014年94.7%上升了2.9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食品人在经历“三聚氰胺”十年时间后向人民交上的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更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一个必由之路和重要历程。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食品安全的十年进步更多是在拾遗补缺中夯实基础,建立一个强大的世界一流的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对中国这个10.52万亿的食品工业,3.9万亿的餐饮行业形成的全球超级消费市场而言,充满了困难,充满了挑战。就普遍性而言,微生物污染、食品掺假、食品原材料和重金属污染这些全球性的风险亟待应对。就特殊性而言,对中国古老的传统食品的安全评价与健康研究远未到位,但是行业已经形成了发展势头。而在网民最多的中国,任何人对任何一种食品的质疑和评价都可能通过新媒体的放大,快速发酵成一个引起上下关注的事件。
与十年前相比,人民健康意识与安全意识的提升,使食品安全的触点更多、更复杂。但是所有安全问题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归于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真实。因此,科技在未来中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评价当中,将被更多的聚焦,已成功举办九届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仍有必要集结科技和国际两支无可替代的力量,共同承担未来十年新的使命和新的挑战。
在持续九年专注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后,2018年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添加了“健康”两个字,这一微小的变更对应了中国健康行动三十年的重大命题;并适应了“粮食安全是基础,食品安全是保障,营养与健康安全才是食品工业终极目标”的发展规律。中国人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升,既要持续地依靠科普的力量,引导占饮食消费70%的家庭厨房及餐饮行业这一消费的主体健康意识提升并做出改变,也有赖于占食品消费30%的中国食品工业界快速而有效地实施健康转型。
从关注安全到安全与健康并行,“三聚氰胺”十年后的中国食品工业已站在一个更坚实的起点上,我们仍需不懈努力。因此,本次会议将是下一个以“健康与安全”为主题的新征程的起点。